聚焦能源转型,中荷行业领军人物对话

荷兰外商投资局

在今年的浦江创新论坛上,来自中荷能源转型领域的领军人物们以“能源转型:工业脱碳,绿氢和电池领域的创新”为主题,共同探讨了低碳创新发展方向和路径,并提出了有助于实现气候目标的解决方案。

那么,会上的各位嘉宾代表们都重点分享了哪些内容和观点?荷兰能源转型发展现状如何?两国目前有哪些投资发展机会?让我们一起回顾。

荷兰能源转型发展情况与愿景

荷兰政府希望到2030年,荷兰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降至1990年水平的49%,到2050年减少至1990年水平的5%。荷兰为应对环境挑战做出了很多努力,包括实施严格的立法和采取具体的举措,积极通过创新来解决环境问题,在环境保护与能源应用领域具有较大优势。

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徐捷指出,碳中和领域科技创新与技术发展均在中荷两国的发展规划中均占有重要位置。而荷兰能源产业是荷兰九大优势产业之一,具有丰富的资源,优越的技术和创新优势。当前荷兰正在通过离岸风力、氢和能源储存等加速实现脱碳目标。徐捷表示,中荷两国在推动能源转型及实现碳中和上拥有共同的愿景和目标。

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气候与能源司司长Sandor Gaastra同样肯定了创新在实现巴黎协定目标路径上的重要性,并着重介绍了荷兰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措施。他指出,首先,荷兰政府针对国内各大行业制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近期,荷兰政府采纳了欧盟减排目标,到2030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55%,并尽可能实现减排60%,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及全面循环经济发展。

图片

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气候与能源司司长Sandor Gaastra发言

为鼓励荷兰企业和个人的积极参与并投入未来可持续发展,司长Sandor Gaastra表示,荷兰政府采取了“奖惩兼备”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税收、标准、补贴和投资。在欧盟层面,碳交易体系(ETS)及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为率先采取碳中和技术的企业保障了公平的竞争环境。此外,荷兰政府大力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展开合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寻求创新解决方案。

此外,马士基集团中国首席代表Jens Eskelund也在会议上表示,荷兰是马士基航运业务的重要枢纽,荷兰鹿特丹港也是马士基最大的传统燃油加油基地在未来,鹿特丹港也将成为马士基生物柴油的主要供给枢纽,这一发展也得益于荷兰政府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及项目扶持。

与此同时,经荷兰能源创新网络主席Peter Molengraaf介绍,能源创新网络是集企业、政府、科研为一体,着眼于应对气候变化创新研究的网络组织。它以2050年实现荷兰碳中和及全面循环发展的目标为使命,主要任务是组织荷兰能源转型技术的科研与创新工作。通过此网络,现有上千家企业和科研机构联手合作,制定创新发展路径。

“我们深知,在推动能源体系转变的同时,保障能源的可负担性、能源安全及可靠性,并非易事。”Sandor Gaastra表示。因此,荷兰组建了国家能源体系专项工作,负责基建、立法等领域的战略决策。他指出,目前也需要在能源生产、运输、储存及使用方面的创新技术,以及数字化和材料技术方面的突破。最后,Sandor 强调,荷兰希望通过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创新,携手打造可持续的未来。

荷兰能源转型市场环境及主要研究

荷兰能源创新网络主席Peter Molengraaf指出,当前,在荷兰,大部分重工业仍离不开化石燃料,减排脱碳需要对工厂进行改造,任务十分艰巨。这挑战不仅局限于工业设施本身,还在于清洁电力生产和传输。按规划,60%的工业转型需要通过电气化和氢能来实现。对荷兰而言,需要大幅提升海上风电生产规模,在高人口居住密度的情况下,大幅拓建电力基础设施、打造荷兰工业输氢骨干网络,落实能源系统灵活性解决方案,以及大量适用于工业设施改造的创新措施。

“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作出重大决策,”Peter Molengraaf说道,决策关乎四大主题:第一是海上能源开发,以海上风电为主;第二是储能技术,但目前面临着新型电池材料、各式固定储能技术方面的挑战;第三,氢能作为能源载体,航空航海业有望在未来使用绿氢制备的合成燃料;第四是工业电气化

荷兰皇家孚宝集团(Vopak)新能源全球总监Marcel van de Kar在论坛上总结道,“从二氧化碳的存储、电能的存储,绿色氢能的运输和进口等,我们将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来确保我们这个系统在不同的产业圈都是去碳化的,并且在欧洲和中国或者其他地方都可以实现。”他强调,目标的实现需要投入更多的支持,不仅在当下,也是在将来。

马士基集团中国首席代表Jens Eskelund在会上介绍了马士基在脱碳方面的计划和目标。当说到马士基实现零碳排的历程,Jens指出,全球物流产业每年排放高达35亿吨二氧化碳,国际航运则占到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3%,全球航运是全球第六或第七大碳排放主体。因此,在理想状态下,该行业净零排放的实现至关重要。

图片

马士基集团中国首席代表Jens Eskelund发言

当前,马士基也在探索能源转型技术路径,从化石燃料转向绿色燃料的使用。Jens Eskelund指出,马士基当前看好三种燃料,虽然其技术成熟度各不相同:一是生物柴油,局限性是在其产量和规模化;二是甲醇,面临无法寻购到绿色甲醇以及需求尚未形成的挑战;三是绿氨,具有巨大的潜力。

在燃料电池方面,荷兰NedStack公司中国技术解决方案总监Hack Heyward指出,当前,荷兰氢电已经占据欧盟甚至全球在大功率、长寿命、低成本燃料电池方面的在生产研发的领先地位。成立于1999年的荷兰氢电,在氢能方面已经实现了三个世界首创:一是全球第一座功率超过1MW的固定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二是全球运行时间最久的燃料电池系统;三是全球功率最大的燃料电池系统。与此同时,荷兰氢电“吉瓦氢能”燃料电池工厂即将开工,并预计在2023年竣工投产,在2026年达到额订产能,这也是大型燃料电池走出实验室走向商业化的里程碑

反观中国,中太集团副总裁、首席运营官冯宪高指出,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费结构主体为煤炭,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对中国来说,经济要发展、能源有需求、环境要保护,氢能是解决上述问题最好的纽带。未来氢能应用的主要方式包括:1)作为合成氨和甲醇的化工原料,或以合成氨及甲醇的形式将氢能储存;2)混掺在天然气管道中,作为燃料使用;3)以氢、氨或甲醇的形式,同火力发电的燃煤锅炉混烧;4)氢气炼铁;5)作为交通工具的燃料使用。

与此同时,根据2021年的中国工业统计数据,中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8亿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3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1亿千瓦,风电和光伏发电量为9785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总量11%。当前,中国光伏及风电无论在技术和生产能力上,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为未来可再生能源制氢打下坚实基础。

荷兰新能源联盟(New energy Coalition)氢能项目经理Julio Garcia介绍了荷兰氢能经济的发展机遇。在他看来,氢能是绝佳的零排放能源载体。“首先,我们可以通过100%可再生能源制备零碳排的氢气,我们也可以利用氢气帮助工业及建成环境实现脱碳,也可用于交通运输领域,减少排放。下图正是未来荷兰氢能经济的蓝图。未来将有众多氢能终端用户以及生产企业,而生产端和使用端则通过输氢网络相连接。我们认为输氢网络是氢能经济发展的关键推手。”2022年荷兰政府批准了HyDelta项目,拨款7.5亿欧元建立了输氢网络,计划到2030年实际输氢规模达到15吉瓦,其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荷兰决定逐步减少国内天然气开采和运输。

图片

荷兰新能源联盟(New energy Coalition) 氢能项目经理Julio Garcia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汤卫平对时下热点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了分享。他认为,动力电池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支撑,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碳达峰的策略,解决能源安全的抓手。汤教授指出,下一代动力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尚需拓宽固态电解质材料、解决固固界面离子传输、金属锂负极循环、等技术难题。

LeydenJar公司商务总监Tim Aanhane也分享了其公司研发的独特硅基正极材料生产技术,硅基阳极材料是改良当前电池性能的颠覆性技术。当前,该公司也在积极寻求与电池生产商或是OEM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将高能量密度硅基正极材料推向市场。

荷兰Brightlands Chemelot创新园总监Eric Appelman表示,为了真正实现化工产业的减排和脱碳,通过电气化提供高温热能是可行的,事实上要比使用化学燃料更加便捷,但是电气化转变的任务还是十分艰巨,需要实现大规模技术规模化应用。此外,还需要保障电力持续稳定供应,特别是可再生电力。

中荷发展现状与投资机会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谢文澜表示,面临着气候变化的国际背景,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而中荷在此领域拥有同样的目标以及良好的合作基础。他指出,以壳牌、飞利浦为代表的多家荷兰跨国公司在上海拥有重要业务,并设有研发中心。

此外,上海也在积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能源转型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与荷兰跨国公司在相关领域开展了系列合作。他举例而言,早在2004年,上海市科委与飞利浦公司便于海牙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并于2006年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并在照明等领域的一系列合作收获了良好的成效。

荷兰燃料电池NedStack公司中国技术解决方案总监Hack Heyward也同样表示,当前中荷合作不断加深,多家中国公司在荷兰设有氢能研究院,并与荷兰高校成立了交流项目等。

马士基集团中国首席代表Jens Eskelund表示,“众所周知,中国在工程设计、规模发展及按期交付方面也可谓是全球的佼佼者。所以我们深信中国在发展绿色甲醇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他指出中国将成为马士基寻购绿色甲醇的重要市场,并传递了对未来中荷两国在绿色燃油方面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的期待。

图片

近年来,从太阳能到目前新能源车、能源电池领域,越来越多新能源的中资企业对想要在荷兰设立出海欧洲的第一站,赴荷兰发展或开展研发也已有不少成功的先例荷兰作为全球能源创新的领导者,所具备的各种软硬实力和优势为国际能源转型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中荷双方将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及共同寻找创新解决方案。


环球时讯 » 聚焦能源转型,中荷行业领军人物对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