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足球,他们在这个项目上拥有121块奥运奖牌!

图片

“冰丝带”前的荷兰国家标识

只知道荷兰是“无冕之王”?他们在这个项目上拥有121块奥运奖牌。

时间如梭。距离荷兰小将苏菲·克莱依维尔德在首个冬奥测试赛上成为“冰丝带”诞生的第一个国际冠军,已过去三月有余。还有一周,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就将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

而在这届中国首次举办的冬奥会结束后,马上又将迎来荷兰与中国建交50周年纪念日。面对两件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冰刀上的王国”荷兰早已按耐不住等待的兴奋,跃跃欲试。

一副冰刀,吃遍天下

众所周知,荷兰是著名的低地之国。但这个没有雪山的小国,却凭借冰面上的强大优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冬季运动强国。

荷兰从1928年圣莫里茨冬奥会开始派遣运动员参赛,此后除1932年外未曾缺席。截至2018年平昌冬奥会,荷兰以45金44银41铜共计130枚奖牌的总成绩,在冬奥金牌和奖牌总榜上均位列前十。而这130枚奖牌中,有121枚来自速度滑冰项目(包括45枚金牌中的43枚),可谓一副冰刀吃遍天下。

荷兰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速度滑冰强国。中国的足球迷中有不少是“橙色军团”的粉丝,对夏奥会熟悉的体育爱好者大概也能说出自行车、游泳、马术等荷兰优势项目,但很少有人知道,速度滑冰为荷兰带来的荣誉,远比以上这些项目的总和更多。

自从在1952年奥斯陆冬奥会上斩获第一枚奥运奖牌后,荷兰的速滑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并终于坐稳世界第一的骄人“龙椅”。

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上,伊冯·范根尼普一人斩获三枚速度滑冰金牌。2014年索契冬奥会,荷兰人创纪录地在男子5,000米、500米、10,000米及女子1,500米四个速滑项目上包揽了金银铜牌。2018年平昌冬奥会首日,荷兰又包揽了女子3000米速滑的前三名。此后,名将斯文·克莱默更是在男子5000米速滑决赛中打破奥运纪录,并收获了他继2010年温哥华、2014年索契后,在这个项目上的连续第三枚冬奥金牌——不过,在奥运金牌和奖牌总数上,克莱默还是稍逊于与他同年出生的伊伦·伍斯特(伍斯特在过去的4届冬奥会上,在女子3,000米和1,500米速滑项目上各拿到2枚金牌)。

优秀的荷兰速滑运动员时速可达60多公里,正应和了“飞翔的荷兰人”之名(这里顺便提一句,“飞翔的荷兰人”其实出自瓦格纳著名歌剧《漂泊的荷兰人》,标题中的“漂泊”一词同时有“飞翔”的意思)。

全民苦等廿四载的冰上马拉松

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纵横交错、遍布荷兰全境的复杂运河体系,一到冬季便成了天然、免费的巨型冰场,为冰上运动提供了丰富的自然养料,不仅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出类拔萃的滑冰健将,更使滑冰成为荷兰的全民运动。据说,20年前荷兰国王(当时还是王子)就是穿着冰刀鞋在冰面上向未来王后求的婚(当时王子正在教女友滑冰),足见这项运动的受欢迎程度。

虽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荷兰的天然冰道越来越少见了,却丝毫没有减退荷兰人对于滑冰运动的由衷热爱。每年从11月起,热情的荷兰人就会邀请你加入在全国各地举办的不同滑冰节日,享受冬日美好的休闲时光。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除了冬奥赛事,今年最令荷兰人激动的消息——苦等24年的冰上马拉松赛事或有望重启!

在荷兰家喻户晓的“11城巡回赛”(荷兰语:Elfstedentocht,弗里斯兰语:Alvestêdetocht)起自1909年,但其路线设计思路可追溯到18世纪中叶——当时就有关于滑冰者在一天之内造访弗里斯兰省所有11座城市的说法。

巡回赛的举办地点在荷兰北部的弗里斯兰省,是一场全程长达200公里的天然冰上滑冰之旅,参加者需滑冰穿越11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及村庄,最后在吕伐登抵达终点。由于距离遥远且需要过人的毅力和胆识,这项赛事还被称为“拉力赛中的拉力赛”。1986年,时年18岁的未来国王就曾使用化名“微服”参赛并滑完全程。

唯一令人遗憾的是,必须“靠天吃饭”——赛事对天气的要求甚高,地面冰层厚度至少要达到15厘米。满足条件并非易事,因此比赛有时两三年举办一次,有时则要苦等十几二十年。最近的一届比赛在1997年举办,只不过是自1909年以来的第十五届。如果今年天时地利人和俱备,“11城巡回赛”有望重启,并刷新间隔年数的历史记录,怎能不叫人兴奋?

这项历史悠久、从各个意义上来看都艰难卓绝的滑冰比赛,不仅见证着现代滑冰运动的发展,也承载了数代荷兰人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和不断创新的民族文化。

最著名的一届比赛当属已经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被誉为“地狱63”的1963年“11城巡回赛”。当年的天气条件极其恶劣,零下18摄氏度外加持续不断的风雪,导致10,000名参赛者中,仅69人完成比赛。冠军雷尼尔·帕平后来被视为民族英雄,当他冲过终点时已雪盲症发作什么都看不见了,而更多的人则不是冻伤就是骨折。

图片

1963年“11城巡回赛”现场 | 图/wikimedia

此后,巡回赛停办了22年,于1985年才再度重启。

在这22年间,从比赛服装、训练方法和冰刀鞋的设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新,彻底改变了滑冰运动的性质。

冰刀鞋的发源地和革新地

速滑运动员骄人的成绩与其制作精良的滑冰装备密不可分。荷兰的滑冰鞋历经千年的发展史,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冰上速度与激情的神话。

目前的考古证据表明,冰刀鞋正是源自北海低地地区。早在11世纪,这里就出现了用动物骨头制成、靠绳子绑在脚底的简易滑冰鞋。最早的冰刀鞋则可追溯到中世纪晚期。如今的阿姆斯特丹博物馆里,完整地保存了约1250年前后、下方嵌有铁质冰刀的木制滑冰鞋。乍一看上去,其外形就好像是一双高度达5厘米的异形高跟鞋,用其驾驭在厚厚的冰上滑行难度可想而知。但无论如何,带铁质冰刀的木制滑冰鞋在当时的低地国家贵族阶层中间一度十分流行。

图片

阿姆斯特丹博物馆藏品:13世纪下方嵌有铁质冰刀的木制滑冰鞋

从13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地球曾经历过一个“小冰期”,尤其是16、17世纪,各地均频繁出现大规模冬季冰封现象。这或许能解释为何冰上运动在此期间得以蓬勃发展。

直到18世纪初,冰刀鞋已普及到了整个荷兰社会。滑冰运动在普通民众之间的受欢迎程度始终不曾稍减,俱乐部、皇家协会、国际锦标赛……一一在荷兰涌现。

1981年,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博士生扬·范因根斯克瑙发表了一篇关于一种新式冰鞋——“脱位冰刀”设计原理的博士论文。但直到十多年后,脱位冰刀才真正流行起来。1994-1995赛季,南荷兰省的11名青年运动员使用脱位冰刀参赛,其中10人夺得全国冠军,证明了脱位冰刀在提高速度方面的效果。

图片

传统冰刀鞋与脱位冰刀鞋

此后,荷兰速滑国家队开始在最高水平的国际比赛中使用脱位冰刀,并进一步推动国际奥委会于1998年长野冬奥会前允许脱位冰刀鞋参赛。在那届奥运会上,多项速滑奥运会纪录被刷新,脱位冰刀鞋从此成为速滑运动员的不二选择。

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航空工程师南多·蒂默则将航空知识应用到了速滑比赛中,设计出用于速滑运动服、运动帽的之字形胶带扰流器。该设计最早见用于1998年长野冬奥会,如今已被多国运动员广泛使用。蒂默与合作者在去年发表的最新论文中,甚至还计算出了之字形胶带扰流器对速滑比赛平均圈速的影响——有0.5秒之多!

名画中的冬季户外运动

早在15世纪末期的一幅木刻画作品中,就曾出现前文我们提到过的嵌有铁质冰刀的木制溜冰鞋。这幅画作的内容本身也十分有趣,描绘了一个女孩(斯希丹的利德温娜)跌倒在冰面上,而她的两个朋友正试图帮助她重新站起来(第三个朋友正从远处赶来)——在画中露出足部的女孩们都穿着前端带有尖刺的冰刀鞋。

图片

乌德勒支加大肋纳会院博物馆藏品:《利德温娜摔倒在冰面上》,1498年,木刻画,Otgier Nachtegael印刷

16世纪最著名的尼德兰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在其名作《冬猎》的远景中,也描绘了在冰面上滑冰、捕鱼的农人。

图片

老彼得·勃鲁盖尔《冬猎》

比伦勃朗、维米尔稍早,但同属黄金时代的亨德里克·阿维坎普,则更是以对户外冬景情有独钟而闻名,一生创作了大量描绘冬季荷兰各阶层人士户外生活场景的群像作品。

图片

亨德里克·阿维坎普《城堡旁的滑冰冬景》

在结冰的运河上,人们或熟练或不熟练地滑冰,乘坐简易雪橇或豪华的马拉雪橇,绅士在仆从的服侍下打着冰球……好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细看之下,更不免惊叹于画家观察之准确和笔触之细腻:穿得鼓鼓囊囊的人们在冰面上歪歪扭扭地行走,勉力保持平衡仍然不慎跌跤,摔倒的同时冬帽飞出的场景,都被描画得惟妙惟肖。

不知读者有没有发现,这三幅创作于不同时期、描绘不同阶层滑冰场景的化作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场景风趣温馨,贴近真实的日常,散发欢乐祥和的气氛。或许,这正是荷兰人乐观务实、勇于开拓、包容创新的民族性格的最佳缩写!


环球时讯 » 除了足球,他们在这个项目上拥有121块奥运奖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