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应用——三大场景助力制造型企业落地“降本增效”

帆软电子电气行业顾问-孙前

引言

正如“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数字化转型成为当下企业群逐角力的革新浪潮。“降本增效”作为制造业历年经久不衰的热门讨论话题,自然也成为了数字化转型中希望突破的目标。那么,制造型企业该如何去构建数字化应用体系,全面地、有效地、创新地完成这一目标?帆软提出了三个BI应用场景,通过报表体系和数据分析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最后一公里”。

供应链控制塔

现状分析

“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首要任务。目前国内大多数制造业供应链信息系统各异,但都有同样的问题:

  1. 供应链信息跨系统无法协同共享,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管理效率低下
  2. 业务人员流程没有实现完全线上化、信息化,部分业务仍在用表格处理
  3. 各个环节没有实时记录,没有整体的实时监控
  4. 库存管理较为初级无法前置反馈协调,缺乏库存趋势分析,没有采购联动
  5. 缺乏销售物流的有效监督,销售查询订单靠电话沟通

因此我们希望从三个要素来对供应链进行管理,:数据互通、信息可视、业务管控。

1.2 供应链控制塔框架

如下是供应链控制塔的框架,顶层是两个管理中心,分别是集团管理视角和供应链业务(如库存、采购)视角看宏观信息和整体情况,如果产生异常数据,进行点击下钻跳转至业务分析看板中,查看具体原因,也就是第二层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业务流程的数据分析看板,底层从理论、技术、方法和工具层面支撑平台落地。

1.3 供应链控制塔具体解决方案

集团层面上,我们建立统一的管控中心,将关键指标展现出来,从采购、生产、物流、营销、客户、财务角度,打造全供应链关键指标监控。

点击供应链核心业务平台,如采购控制塔平台,可以进入采购平台中。

在采购平台上可以看到从需求计划到供应商寻源到合同订单、入库收货,最后发票支付的全流程采购信息,并把关键数据展示出来,如果需要看更明细的数据,可以继续下钻看更明细的看板。

从采购流程上来看,采购明细看板从采购前、采购中和采购后三个方面展示了采购信息。

我们以采购计划为例,企业的采购计划往往是由库存或生产部门发起,在制定采购计划时,以前往往是通过手工的方式进行填写,无法对数据进行管理也无法留存历史信息,现在可以在系统上进行填报或者导入excel,这样,所有采购计划的信息变会清晰展示,便于我们对集团全部采购计划进行管理。

在供应链库存模块,我们可以从入库到库存中的库位、呆滞库存等以及出库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例如我们以入库管理为例,在采购物品到达仓库前,需要对货品进行清点,核对采购计划要求的品类和数量是否符合计划时间,针对缺件、在途未到的货品进行统计,有效查看采购计划的执行情况。

最后供应链销售模块中,我们着重关心销售价格、客户授信和物流信息,这是区别于市场营销的地方,核心是企业与销售商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协作,以进行充分的合作。由于篇幅关系,我们仍旧举一个例子——销售价格。

以往我们在决定一个产品的销价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求销售人员提交方案需求,判断是否属于标准产品,如果是,结合方案成本明细给出报价,如果不是,则需要设计人员根据成本明细给出报价,再通过审批给到销售员。这个流程十分冗长,不利于在流程效率要求高的当今社会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把一系列成本计算明细逻辑固化在报表中,然后销售输入相关信息,即可得到最新报价,后台人员实时维护定价计算器的各项内容与更新。

不仅如此,定价计算器还能实时算出产品的利润率,让销售员合理控制产品利润,同时规避询盘的自动报价逾期未回复、信息不全等问题。

1.4 场景价值

通过供应链控制塔,我们可以集成关键业务的关键信息,实现供应链全链路信息的存储、展示和分析,当订单等主数据唯一,还能够实现端到端的跟踪可视,每一环节出了问题都能及时找到各相关责任人,也可以提升供应链中各业务部门的主动性以及实现信息的共享协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精益生产体系

大部分制造业都了解精益生产这一模式,它最早由丰田公司提出并得以实践,如今已成为世界各地制造型企业学习和发展的核心管控思想。其内容也由于多年的发展而分支重叠,我们今天就帆软可做的、关键的一些内容进行分享,各企业可在其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管控方法并进行实践。

2.1 现状分析

目前,传统制造业的大部分管控方法,是定期进行汇报有关战略指标和关键人物的执行情况,但是这个方式效率低下,很多数据也是不透明的。除此,还有其他一些问题:

  1. 生产计划、工时管理简单粗放:目前生产计划往往只能管控到周或者月,并且一旦出现计划偏差,当信息传递到产线上时,已经产生了大量的库存。工时管理也不够具体细化,无法衡量真实效率。
  2. 精益持续改善推进受阻:由于没有具体的归口责任部门,缺乏统一的管控协调,提案和奖励信息无法及时透明,员工往往不愿意提出改善策略。
  3. 设备管控不及时:设备效率信息没有相关的统计和分析,设备状态以及维护保养信息缺乏及时预警,设备利用率往往较低,再者,设备异常维护不及时也会影响正常生产。
  4. 质量可提升的方向不明确:质量改善没有抓手,定位异常问题点库存,缺乏具体的数据支撑。
  5. 成本管控无从下手。成本数据散落在🧍‍各个业务系统中,无法快速及时地进行统计并和预算作对比,进行监控,也没有各个工厂、车间班组以及产品的投入产出的相关数据作分析。
  6. 8S管理流于形式。8S检查评价结果都停留在个别人员手中,没有及时透明,失去评比竞赛的意义,评分不透明往往引起数据的失真和监督缺乏,导致8S管理流于形式。

2.2 精益生产架构图

架构图分为六大模块,也就是生产、质量、持续改进、成本、设备和8S,针对之前提出的6个问题,每一个模块下都有详细的分析看板和明细报表来支撑决策和业务判断。这些数据来源于各个制造系统,通过ETL的方式将数据传输进数仓中,再分模块进行数据分析和应用。

除了这六个模块,我们未来也可以做更多的内容进来,如精益营销、精益采购、精益研发、精益物流、精益文化等。

2.3 精益生产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可以建设一张精益综合管理平台,呈现总体性的指标,并展示关键运营类的数据,将未达标的指标或者任务通过红黄绿灯进行预警。

在六个模块中,我们选择生产模块进行详细描述,具体内容可以查看帆软智能制造场景手册。

在生产环节我们可以将产线数据放在看板上,实时展现出来,以往这些看板内容多是ppt或excel或纸质,需要手工进行计算和处理,无法及时看到数据的变更和展现,也没法进行分析和改善,现在可以支持实时的目视化管理。还可以通过移动端来查看重点指标,让管理层在外出差也能够看到产量、订单等重点指标的完成情况。

在工时管理方面,以往我们都是通过这样的excel文件进行数据的填写,然而这些数据不够细化,工时和产品、设备之间的数据没有打通,无法衡量真实的单位工时产出,也无法进行异常原因的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集成OA里的数据,计算出员工的打卡总时长,监控是否存在迟到、早退的行为,再通过入库量反推出有效工时,这样可以算出员工的工时有效率。当有效工时出现异常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结合设备的情况(因为设备异常,员工无法作业),并让员工进行异常工时的原因填报,由班组长审批员工上报原因是否属实。企业高层可以查看个产线、各月、各班组的人工效率实际情况,并及时针对异常点进行问责和纠偏。

工时管理中,我们通过建立排名看板,形成赛马场,将购票码有效工时最高的员工名称和时间显示出来,促进员工自我驱动。

2.4 精益生产价值

1.综合管理效率提升,通过精益体系的建设,如驾驶舱-管理看板-执行层明细表的报表架构和纵向各业务主题的数据管控,实现降本增效提质的目标。

2.细化生产计划、工时管理体系,结合报工信息,实时呈现生产计划进度。

3.提升质量管控分析水平。通过建立质量管理系统采集相关信息或者通过BI平台填报功能,收集关键质控点的数据做管控,针对各班组、工序、工艺等数据定位质量异常频发、质量影响成本高的关键原因,并作针对性改善提升。

4.实现持续改善平台化管理分析。通过移动端实时填写提交审核的方式,极大缩短了精益改善涉及的流程,具体到人,也可以通过车间看板展示出来,内部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5.实现成本数据关联归因分析。打通财务成本费用和具体产品、半成品、车间班组的关联关系,通过整体成本的同比以及相同产量下的产品成本对比分析,定位成本异常的产品。

6.提高设备管理、效率分析能力。通过设备管控看板透明设备状态数据给相关人员,提升设备检修的效率,并通过同类型设备的横向对比分析,可定位到异常低效设备,针对性维护保养,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

7.透明8S评比数据,实现管理目的。在8S管控过程中,利用信息手段及时透明预警相关环境安全信息,出现异常信息通知给相关监管人员;在人员技能培训方面,可组织相关的培训透明,针对每个人有技能履历画像,保证人才信息,有助于内部选拔。

订单全生命周期管理

制造业的生产有两种,一种是计划式,一种是订单式,然而订单式生产中,往往由于流程冗长,环节繁琐,容易出现数据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中,难以对订单全周期进行端到端管理的问题。

3.1 现状分析

针对订单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在于期整个交货周期的缩短,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缩短订单交货周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然而订单的整条链路长、节点多,往往出现各种问题:

  1. 流程口径分散:整个供应链流程中涉及多个业务系统,如erp、wms、mes、crm等,其口径和单据号分散,造成整个流程的横向链路分割
  2. 供应链会议频繁:传统供应链协同中,下游的需求及问讯将由电话及会议完成,问讯关系中缺失责任及职责的分配导致下游被上游的进度所引导,其所带来的价值也几乎为0
  3. 订单进展信息模糊:订单所归属的销售在查询订单进展时,更多凭主观臆断+多系统查询完成,同时缺料及半成品在库情况获取时间极长
  4. 库存金额失衡:采购计划100%由年规划进行,缺乏针对供应链的灵活性,整个库存的积压资金大幅度影响企业的现金流
  5. 预警体系薄弱:传统的管理仅为节点监控,计划周期的超时将在2-3天后由人工发觉,缺乏流程的支撑。

3.2 解决方案架构图

订单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核心在于缩短OFP(订单履行流程)以及对供应链全流程节点进行监控反馈、信息透明。其订单周期可分为三大核心周期:SOTAT(订单评审/下达流程)、SRT(基地排产/生产入库流程)、TT+PODTAT(物流提货/运输/交付签收流程),通过监控三个核心周期的时间并缩短这三个周期,从而达到提升订单整体交付效率的目的。

3.3 解决方案

在订单管理中,我们从两个侧面来进行管控,分别是营销侧和供应侧,营销侧着重于对整体订单的预测、接受、下单指标、任务排名和绩效进行营销方面指标的管控,而供应侧则侧重于对整个订单的跟踪、未下达、下达未生产、过程、半成品以及成品发货等生产物流过程的信息透明跟踪。

整体设计的流程和指标可以看下方的图。

订单的管理从预测端开始,各个事业部一线人员会提交自己的预测销量,而集团也会根据战略往下拆解目标,最终加权形成汇总的销量目标。

预测.png

当销售人员接受到订单后,需要有总览界面对区域订单以及每一个人员的订单分布、订单状态、订单明细有清晰的呈现,并通过下钻的方式将两者关联起来。这里,可以将销售订单和生产订单进行联动,点击生产订单号也可以跳转至相应页面。

而目标的完成情况则会自动统计在任务进展看板上,形成对各渠道、各区域的完成率监督,同时基于各办事处的达成及增长建立对比排名页面辅助寻找薄弱点。

在供应侧中,我们首先看到被下达订单的情况,进行订单的跟踪,并预测基于当前物料和产能的订单承诺达成率,并将缺料情况展示出来。点击单个订单可以查看单个订单的执行明细以及分配明细,点击下钻可以查看所属订单下备料以及采购到货、采购延期的情况。

未被下达的生产订单,也会有相应的监控页面,监控其阈值保证未被下达的百分比在逐月降低。

生产订单看板中从生产基地的维度展示下单未生产的订单以及已生产订单,通过点击下钻的方式,还可以查看这些订单的明细状态。

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半成品和库存也会实时的按照不同的维度(订单、基地)展现在看板上,可以监控半成品库存趋势、周转天数以及物料分布占比,保证库存结构处于合理区间并且产品分类符合销售占比。

物流方面,通过大型的物流看板可以查看整体的物流情况,点击钻取可以查看单个物流的路径。

cid:__aliyun147910337532286971

当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出现异常指标,则自动出发BPM流程至过程负责人分析原因,需要对异常指标进行解释并提出改善建议,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管理体系!

3.4 方案价值

通过对订单各个流程的管控,我们可以实现统一协同、流程优化、子流程支撑以及全流程诊断。

统一协同:消除信息不对称,将全流程数据透明,支撑供应链各部门按统一规则行动。

全流程优化:通过全流程指标的数据分析,可以对整个订单流可视化、量化找清责任,便于持续流程与系统的优化以推动和打通订单全流程。

子流程支撑:超期及不良指标自动出发流程的推送及认领,流程时长的横向监管及纵向差异分析将最大限度发觉及解决超期问题。

全流程诊断:随时、随地、随需的全流程监控供应链运营,大量的移动+实时数据+碎片化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全流程数据监控与运营情况诊断。

结语
相较于十三五,十四五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章节从第五篇提升到了第三篇,把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打造“制造强国”放到了更重要的地位。如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缩短交付周期,提升供应链的协同性和效率,是帆软一直在致力于帮助客户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目标。希望通过三个常见的场景,可以帮助到一些企业进行数字变革及应用BI数据分析时建立起“以点盖面、小步快跑”的构建思路和短长期规划,最终实现企业真正的“降本增效”!


环球时讯 » BI应用——三大场景助力制造型企业落地“降本增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