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产卫星明年问世预示入市良机?

被彭博(Bloomberg)喻为「港版Space X」的香港航天科技(1725)于10月27日晚间传出重大利好,该公司刊发公告,披露与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订立整套总装设备采购及服务合约,意味香港航天科技即将拥有从零至一百的卫星制造及测试能力,消息震撼一众追捧「太空热」的投资者,全城期待这个本土星链破顶变「红底」。

本地一体化能力

假若您不明白这宗交易为何足以令航科粉丝雀跃万分,就必须先了解向香港航天科技出售设备及服务的长城公司。该公司为中国授权提供商业发射、卫星系统以及从事空间技术合作的机构,是中国航天产品及服务系统的集成商,拥有包括发射服务、卫星在轨交付、卫星地面测控站建设及人力资源等整体解决方案。如今长城向香港航天科技出售整套设备,不仅代表精密制造业回归香港,符合以创新科技推动「香港再工业化」的理念,亦意味香港航天科技从此具备卫星制造、组装、测控一体化能力。

价格及效率优势

香港不设增值税及营业税,对进出口货物亦征收零关税,而企业利得税率则介乎8.25%至16.5%;相反内地向制造业征收13%行业增值税及15%-25%的企业所得税,而美国的营业税则按州份各异(介乎0.5%至9.45%),企业另外还需缴付利得税21%。故此在香港制造卫星,成本会较这些地区低近30%至40%。

再者,香港清关速度冠绝全球(仅30分钟),完胜中国的1个多月以及欧美动辄的1- 2个月,还未说本地企业全年工作近300天,拼搏精神远超欧美国家,香港航天科技日后的港产卫星无论在本地或海外市场,在价格、出口与效率方面,都将有无可匹敌的优势。

卫星市场属于消费品,全球预计将每年生产4万多颗低轨卫星用于各领域。而一颗卫星使用寿命为3年,换句话说,每年退役的卫星都需要替代品,市场的需求及稳定性不容置疑。据知香港航天科技每颗卫星平均利润为1000万港币左右,当生产超过1000颗时,成本会按比例下降,而相对利润便会超过100亿。

以市场平均PE为30倍计算,预期利润100亿乘以30倍PE,香港航天科技的总市值将达3000亿,正正就是这个数字,令一众「太空热」粉丝对这只「港版Space X」趋之若鹜。有关消息一出,有市场人士即时形容这只太股概念股为「生金蛋的鸡」。

香港再工业化的条件来之不易,香港航天科技如今集天时、地利、人和,长线投资者的确要好好把握这高增长企业暴力拉升前的入市良机。

 


环球时讯 » 港产卫星明年问世预示入市良机?

发表评论